
咱们中国人讲究认祖归宗股市配资app官网,姓氏就是每个人的 “第一张身份名片”。今天咱就好好掰扯掰扯 “赵” 这个姓 —— 一提起它,多数人先想到的准是《百家姓》头一句: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”。
为啥赵姓能排第一?
可不是因为当时姓赵的人最多,而是这书打根源里就带着 “时代印记”:相传作者是北宋初年的钱塘儒生,那会儿天下姓赵(宋太祖赵匡胤的姓),皇帝的姓自然得摆在最前头,这起点,就透着一股子藏不住的贵气。

但赵姓的美,绝不止于 “皇族姓氏” 的光环。它的故事得往更古远的年代扒,从一段 “驭马定天下” 的传奇说起,那才是老赵家所有荣耀的根。
赵姓的美,最先藏在 “造父御车” 的气魄里,满是风驰电掣的力量。
老赵家的血脉,能一直追到西周时期那位顶级 “御用司机”—— 造父身上。您可别觉得 “驾车” 是个普通活儿,在那会儿,能给周天子驾车的,得有 “上天入地” 的本事:不仅要懂马性、驯烈马,还得能在危急时刻控住车马,保天子安全。
造父最牛的,是驯养了八匹 “神骏”,据《穆天子传》记载,这八匹马各有名号,赤骥、盗骊、白义、逾轮、山子、渠黄、骅骝、绿耳,每一匹都能日行千里,跑起来像一阵风。
有一回周穆王驾着这八匹马拉的车,跑到西边昆仑山跟西王母宴饮,玩得忘乎所以。
可国内突然出了乱子 —— 徐国的徐偃王趁机造反,都城镐京危在旦夕。消息传来时,周穆王吓得魂都没了,还是造父稳得住:他立刻套上马车,甩响马鞭,八匹神驹撒开蹄子往前冲,日夜不停,硬是把原本要走几十天的路,缩短到几天几夜就赶到了镐京。
就凭着这手 “驭马如神” 的本事,周穆王才能及时回朝平叛,保住了大周的江山。
这泼天的功劳,周穆王自然不会亏待:他把赵城(今山西洪洞县一带)封给了造父,造父的子孙后代也就跟着以 “赵” 为氏。您品品,老赵家的起点多硬核 —— 不是靠祖荫混日子,是靠 “真本事” 挣来的封地,基因里就带着 “关键时刻能扛事” 的担当,还有 “驾驭万物” 的底气:先是驾驭千里马,后来,他的子孙竟能驾驭一个庞大的帝国。
而赵姓最让人惊叹的,是它跟 “华夏第一位皇帝” 的深层联结 ——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,建立秦朝的秦始皇,跟老赵家在祖上其实是一家人!
这里得先理清个常识:上古时候 “姓” 和 “氏” 不是一回事。“姓” 是族群的老根,比如嬴姓就是上古八大姓之一;“氏” 则是姓的分支,大多因为封地、官职或者居住地而改变。咱们赵氏,其实是嬴姓的一个分支,而秦始皇嬴政,按当时的 “氏” 来算,还能叫 “赵政”—— 这可不是瞎编的,太史公司马迁在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里明明白白写着:“(秦始皇)姓赵氏”,连《资治通鉴》也沿用这个说法,说 “始皇者,秦庄襄王子也,名政,姓赵氏”。

为啥秦始皇会跟 “赵” 沾边?一来,他的先祖跟造父同属嬴姓,本就是血脉相通的支脉;二来,秦始皇出生在赵国邯郸,他的母亲赵姬本就是赵国人,按当时 “以出生地为氏” 的习惯,他叫 “赵政” 也合情合理。这么算下来,这位 “扫六合、定天下” 的千古一帝,从另一个角度看,也是老赵家一位震古烁今的 “大人物”!
您想想这格局 —— 始祖造父靠驭马帮天子平叛,千年后,他的血脉后裔里,竟出了个能 “驾驭整个华夏” 的秦始皇!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书同文、车同轨、统一度量衡、修长城、废分封设郡县,把原本分裂的天下拧成一股绳。这时候的 “驾驭”,早已不是驭马那么简单,而是驾驭历史走向、掌控文明进程的雄才大略。老赵家基因里的 “开拓精神”,在秦始皇身上算是发挥到了极致。
看懂了这层渊源,再看后来老赵家的风云人物,就像看到了 “精神的轮回”—— 每一代都在续写 “驾驭” 的故事,只是方式不同。
比如 “陈桥兵变、黄袍加身” 的宋太祖赵匡胤。五代十国那五十三年,中原乱得像一锅粥:换了五个朝代、十四个皇帝,老百姓颠沛流离,连吃饭都成问题。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将军,却在陈桥驿被部下 “强行” 披上黄袍,登基后他没像其他帝王那样 “斩草除根”,反而用 “杯酒释兵权” 的温和方式,化解了武将干政的隐患,还结束了乱世,让天下重归太平。他建立的宋朝,虽没像秦朝那样靠武力扩张,却把中华文明的经济、文化 “驾驭” 到了新高度: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“交子” 在宋朝出现,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传播,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的市井繁华,更是让后世惊叹 “东京梦华” 的富庶。从秦始皇的 “武力一统” 到赵匡胤的 “文治安邦”,老赵家的 “驾驭智慧”,总能跟着时代变,选最适合的路。

还有那位让无数人佩服的 “白马银枪” 赵云赵子龙。长坂坡之战时,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,连妻儿都顾不上。赵云却单枪匹马杀回曹军阵中,抱着襁褓里的阿斗,在百万大军里七进七出:枪挑曹营大将,血染征袍,最后硬是把阿斗平安救了出来。他这份 “于乱局中掌控战局、为信念守护希望” 的忠勇,不正是对始祖造父 “驭马平叛” 精神的继承吗?造父靠驭马保天子,赵云靠枪法保幼主,本质上都是 “危难时刻不退缩” 的担当。
就连书画大家赵孟頫,也把老赵家的 “驾驭力” 用到了笔墨里。南宋灭亡后,赵孟頫作为宋太祖的后裔,被迫出仕元朝,一边是 “亡国宗室” 的身份,一边是 “元朝官员” 的职责,他心里的纠结可想而知,甚至一度被人骂 “失节”。可他没被这些困境打垮,反而把所有的情绪 —— 无奈、感慨、对故国的思念,都 “驾驭” 到了笔墨纸砚之间:他写的《洛神赋》,字迹娟秀又不失风骨;画的《秋郊饮马图》,马儿悠闲、秋景苍茫,藏着对 “自在生活” 的向往。最终,他开创了 “赵体” 书法,成了元代书画界的 “顶流”。这份 “在精神世界里从容掌控自己” 的能力,也是老赵家 “驾驭力” 的另一种体现 —— 不是掌控别人,是掌控自己的内心。
所以说,赵姓的美,是一条奔流了三千年的长河。它从造父驭马的风雷中发源,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号角里奔涌成巨浪,又分流成赵匡胤的治世智慧、赵云的忠勇信义、赵孟頫的笔墨风骨…… 最后,悄悄流淌进每个普通赵姓人的血脉里。
它的美,是 “驾驭天下” 的大气 —— 从赵城封地到大宋江山,从统一六国到文治盛世,始终有 “拿得起、扛得住” 的格局;是 “守护信念” 的忠厚 —— 赵云救主、造父平叛,从来没丢过 “该扛的责任”;也是 “掌控内心” 的风雅 —— 赵孟頫用笔墨化解困境,把无奈变成了传世佳作。

下次您遇到姓赵的朋友,不妨多聊两句 —— 说不定在他身上,就藏着那份跨越千年的 “传奇基因”:可能是遇事不慌的从容,可能是敢扛事的担当,也可能是对生活的热爱。
这,就是赵姓最动人的地方:它不只是一个姓氏,更是一段活着的传奇。
致作者:《写乎》致力于文化与历史的传播,仅仅根据作者意愿开通赞赏,赞赏所得全部归作者。
投稿邮箱:499020910@qq. com
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